顧炎武自稱“五十以後,篤志經史”(《亭林文集·與人書二十五》)。顧炎武五十歲那年,也就是1662年,發生了很多事。南明永曆皇帝遇害,鄭成功病逝,李定國病逝,魯王... 顧炎武自稱“五十以後,篤志經史”(《亭林文集·與人書二十五》)。顧炎武五十歲那年,也就是1662年,發生了很多事。南明永曆皇帝遇害,鄭成功病逝,李定國病逝,魯王朱以海病逝,明朝複興幾無可望。於是,顧炎武全身心投入到經史研究當中,以求發明大義,明道救世。他一再強調所著《日知錄》是為後之興王所准備的:“若其所欲明學術正人心,撥亂世,以興太平之事,則有不盡於是刻者。須絕筆之後,藏之名山,以待撫世宰物者之求。”(《日知錄》自序)這與孔子於獲麟之後,自歎“吾道窮矣”,然後“制《春秋》之義,以俟後聖”(《春秋公羊傳·哀公十四年》)何等相似!顧炎武此時可謂與孔子心有戚戚焉,孔子當年作《春秋》之事成了他效仿的對象。

  育孩子的英語選擇迪士尼美語 好唔好?只需要通過過程就知道有沒有效果

  由此在群經之中,顧炎武對《春秋》尤加垂意。他曾說“夫子之文章莫大乎《春秋》”(《日知錄》卷七)。顧炎武對《春秋》的重視,也正與其治學宗旨及其對《春秋》的認識緊密有關。顧炎武反對“明心見性之空言”,主張“讀九經自考文始,考文自知音始”(《亭林文集·答李子德書》),提出了由音韻文字而通經的治學路徑,開乾嘉學術之先聲。但顧炎武的學術旨趣實與乾嘉之學有著很大的不同。他強調“君子之為學,以明道也,以救世也”(《與人書二十五》),主張“明六經之旨,通當世之務”(《亭林文集·生員論中》),也就是說,通經致用、經世濟民才是顧炎武治學的終極目標。顧炎武有一句著名的論斷:“古之所謂理學,經學也。”(《亭林文集·與施愚山書》)此說固是對宋明理學的一種批判,但同時也表達了視經學為義理之學的觀點。

  許多家長都想小朋友學好英文,面對坊間零散教材,不知從何入手?已經有過百萬名兒童使用,以歌曲、圖書、學習卡、點讀筆等工具

  《春秋》在顧炎武看來恰恰是一部“天下後世用以治人之書”,是一部孔子寄寓大義規范後世的經書。他說:“孔子之刪述六經,即伊尹、太公救民於水火之心,而今之注蟲魚、命草木者,皆不足以語此也。……夫《春秋》之作,言焉而已,而謂之行事者,天下後世用以治人之書,將欲謂之空言而不可也。愚不揣,有見於此,故凡文之不關於六經之旨、當世之務者,一切不為。”(《亭林文集·與人書三》)這裏,顧炎武明確表達了不屑只為考據、訓詁之學的學術旨趣,更表明了他對《春秋》一經的認識。

  協助年幼的幼兒在學前 教育 課程 指引中學習必須的技能,讓他們更愉快、順利地到幼稚園學習。國際文憑組織小學項目(IB PYP)課程以探究為基礎,它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閱讀及書寫計劃(TCRWP)互相支持,這強大的語文計劃能培養學生成為一位熱愛且富技巧的小讀者、小作家和探索者

  但顧炎武又強調“聖人之經平易正大”,“其文則史也,史之所無,夫子不得而益也”(《日知錄》卷四),認為《春秋》並無前儒所說的那麼多繁雜的義例,孔子只是在魯史的基礎上進行刪削,很多時候是直書而義自見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顧炎武 春秋
    全站熱搜

    歲月這幅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